据报道,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的瑞士草蜢队被中国企业收购了90%的股份。据说,这家中国企业还与英超俱乐部狼队有着非常亲密的联系,可以算作“一系”人马了。这证明了两件事:一是中国企业财大气粗,二是瑞士草蜢队算是有救了。

近年来,为了打开中国足球市场,一些球队频频向中国球员伸出橄榄枝,是炒作也好,还是真心实意也罢,我们最后只是听到了滚滚的雷声,而雨点呢,只是有那么几颗——国脚们现在还在“留洋”的,只剩下“武球王”1人,剩下的,不是在低级别球队的非主力阵容之外苦苦挣扎,就是在镀了一层闪闪发光的“留洋”金边之后,“出口转内销”了,而且,年薪不菲。看来,国内的联赛还是比国外的好混。

好吧,就算草蜢队签下了几名中国球员又能如何?许多年前,草蜢队还算是瑞士联赛的“领头大哥”,频频出现在欧冠联赛的预选赛里。许多年前,也有一位叫石俊的球员效力于瑞士联赛球队,也曾入选过国足,但看到他的表现,许多球迷都会有这样的想法:这样的球员都能在瑞士联赛球队里当替补,这瑞士联赛水平也不咋地——当然,我没有丝毫冒犯石俊的意思。

有人说,中国球员不应该只盯着欧洲“五大联赛”,而是应该效力瑞士、奥地利这个层次的联赛,方能站稳脚跟,再做其它企图。在我看来,这实在是有点妄自菲薄了。瑞士、奥地利这样的次联赛水平,能比日本、韩国联赛水平高多少?与其跋涉万里,去加盟瑞士球队,倒不如直奔日本、韩国,生活习惯、文化风俗也都有相同之处,提升水平更有实质效果。

不要只盯着“五大联赛”的说法没错,但我们要盯着的,也不应该是欧洲低层次联赛——尽管,有些中国球员到了欧洲低层次联赛,一样打不上主力。比如,荷兰联赛、葡萄牙联赛、比利时联赛、苏格兰联赛等,这些联赛,虽然没有“五大联赛”的水平那么高,但对于中国球员来说,能在这些联赛的中游球队打上主力,也算是“大功”一件了。在这样的联赛里,既随时能够得到“五大联赛”的观注,又能实实在在地提升战术意识,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。在此之前,中国已经有球员效力过苏格兰联赛,从数据来看,也算不错。

当然,就算瑞士草蜢与中国球员签约,大家对原因也是心知肚明。这并非是于球员的实力使然,而是中国企业的实力使然。想当年,大家对范志毅、李铁、郑智这一拔球员的留洋,还觉得是中国球员进入欧洲联赛的开始,现在看来,那时已经是中国球员留洋的“巅峰”了。如果,中国球员进入欧洲联赛,主要还是依靠中国企业的话,那还不如在国内或是在亚洲俱乐部老老实实踢球算了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